“400米,140米,30米……”昨日凌晨1时35分58秒,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在距地球343公里的太空,成功地“相拥亲吻”。
事实上,为了这历时7分12秒的成功对接,航天部门已经在地面试验台进行过不下1000次模拟试验。而位于杭州的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为空间对接机构综合试验台温度场分系统提供了一整套温场隔热软罩,从而使“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的各种状态得以进行模拟试验和验证。
昨日,记者特意赶往这家企业,探询杭州制造与航天航空领域成功对接的密码。
杭企接轨航天领域
“地面模拟试验必须在太空的仿真环境下进行,这就需要一个软罩,能在地面隔绝大气环境,完全模拟出真实太空的环境变化。”昨日,杭州富士达特种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应建明对记者说,太空环境复杂多变,太阳照射时最高温度超过100℃,有时又低于零下100℃。
什么材料制成的隔热软罩,可以经受这样的考验?
应建明说,这个隔热软罩是由几十张薄如蝉翼的低温绝热纸加上极薄的金属膜复合而成。其中的关键点就是低温绝热纸。
“这种纸能耐得住上千摄氏度的高温,也能在零下一百多摄氏度的环境下完全隔热,具有极大的稀缺性和高技术要求,被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领域。”应建明说。据了解,这种特种纸目前在国内仅有富士达一家企业可以制成,在国外,也仅有英美两国的跨国巨头能够独立生产。
昨日,记者在富士达的生产基地,见到了这种“低温绝热纸”的庐山真面目。它看上去有些透明,摸上去又薄又软,掂一掂分量轻飘飘的。
一般的纸张每平方米有80克重,好一点的新闻纸大约60克重。而这种低温绝热薄如羽翼的纸每平方米的重量和厚度,让人叫绝。应建明说,制造这种新材料的核心难题,就在于超薄或者超厚。
拥有这么尖端技术的特种纸,售价自然不菲。普通纸张一吨卖几千元,贵一点的也不过几万元,但是这种低温绝热纸,每吨售价高达几十万元。
“产品的科技附加值非常高,从原材料到成品,有三四倍的利润。”应建明说,富士达的300多家客户不仅来自国内各地,还有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海外的客户。
尖端科技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造纸术起源于中国,而且是改变世界的四大发明之一。但是当应建明在2003年创办富士达的时候,尖端的特种纸几乎全部被跨国企业巨头垄断。
“2005年,沈阳一家生产特种设备公司的总工程师来杭州,寻找一种低温绝热纸做保温材料。当时国内只有美国一家公司有这种产品,价格非常昂贵。”应建明说。
获取了这一信息,应建明第二天就跟这位工程师一起飞到沈阳,只为了看一眼这种低温绝热纸。
返回到杭州后,应建明与他的科研团队立即开始攻关,花了一个多月时间,就研制出了样品。尽管没有完全达到美国产品的工艺标准,但是方向摸对了。
这一切,源于应建明在浙江省造纸研究所十几年的科研积累,让他接触到特种纸行业最前沿的科技创新成果。
最终,应建明成功研制出超细玻璃棉阻燃型低温绝热纸,并获得国家专利,打破了国内低温绝热材料长期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填补了中国市场的空白。
“我们产品的技术水平已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应建明说,这一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材料,不仅能为相关企业提供更廉价、更优质的低温真空多层绝热结构功能纸,丰富了低温绝热结构材料的选择、拓宽了功能纸的应用领域,还为提供我国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材料埋下了伏笔。
事实上,这种尖端科技产品不只运用在航天、航空等前沿科技领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有它的身影。
比如家家户户都在用的天然气,它的仓储、运输都要先进行液化“压缩”,但经过“液化”的天然气的温度低到-167℃。这就需要一种能够真空保温的特殊材料为它“保温”了。
应建明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仓储、运输天然气的罐体就像一个普通的热水瓶,在内胆和外胆的夹层里,需要包裹上一层低温绝热纸,才能起到非常好的保温效果。
“生产电动汽车的比亚迪也曾找过我。因为电动车依靠锂电池作为动力,但锂电池在使用时,温度不能超过70℃。而汽车在运行过程中,发动机的温度高达700℃。这就需要低温绝热纸对锂电池进行保温了。”应建明说。
“浙江制造”
不断服务尖端科技领域
“承担研制任务的绝大多数企业还是国有企业,但是也有少数民营企业。目前我们对接机构上的部组件,都是自己研制生产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武平如是说。
事实上,在这次举世瞩目的“太空一吻”的背后,除了富士达的身影之外,还有杭氧提供了相关的冷凝空分设备。此外,宁波天安集团也向“神八”提供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神舟八号飞船圆满成功发射时,德力西集团由于为此次发射提供了低压电器等相关产品,得到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正式邀请,前去现场观看。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说,“浙江制造”为“神五”、“神六”、“神七”、“嫦娥一号”、“天宫一号”等航天工程提供了服务。“随着国家航天、航空等国防军工领域合作项目对民资的开放,越来越多的浙江民企进入这个领域。”上述负责人说,德力西集团、正泰集团、人民电器、东方防腐设备和飞策防爆电器等浙江民营企业,已连续10年服务航天事业。
上述负责人说,十年服务航天路,也是一条“浙江制造”向“浙江创造”的转型升级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