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教不如体验,体验不如历练
不久前我们去做了一次拓展训练,其中有一个七巧板的游戏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以下严重剧透,没拓展过的请跳过此文)。
当时我们十七个人被领进一间屋子,两人一组,一人落单自成第九组,坐在围成一圈的椅子上,墙上挂着一张分组成绩表。
教练给每组发了三四块七巧板,花花绿绿的,还有一个任务说明书,并提出了完成任务的唯一附加条件:任何人不能离开座位。
一声令下,Action!我和同伴紧张地阅读任务说明书,发现所有的三项任务都是要用各种颜色组合的七巧板拼出指定的图案。可我们手上只有四块 板,抬头跟旁边的组员一对眼神,明白了:这是一个需要跟竞争对手交易才能完成自己任务的游戏,你既要跟对手合作,又要防着对手超过你。这游戏设计得……毒 啊!
八九组一起竞争,来不及做更多分析了,只能打乱战,拼速度。于是,刚才还静悄悄的房间立刻变成人声鼎沸、喊声爆棚的集市。每组都急于从别组手上 拿到自己缺少的拼板,有诱导的,有忽悠的,有讨价还价的,还有直接从邻座抢的。难怪唯一的附加条件是不能离开座位,否则,非得上演全武行。
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这个市场居然形成了交易默契。大家都明白了,要想尽快完成自己的任务,必须用“回报”交换对方的“给予”.提防对手之心越来越弱,倒是互助氛围逐渐升温,不时听到“先借我1秒钟完成,之后全给你”的极优惠叫价。
很快,墙上的分组成绩表填满了,各组完成的时间相差无几,皆大欢喜。
正在喘气,教练突然指着那个落单的第九组问:他是干什么的?
我们一看,第九组手里拿着一份任务说明书,面前却没有一块拼板,看他的成绩表,居然全空着!
我们都晕了:难道还有这么大公无私的人,自己的任务不完成,手上的拼板都支援别人了?!
原来,第九组的任务是明确所有组的任务,协调大家交换资源,以团队协作的方式完成所有任务。
两手空空的第九组居然是领导者!这个游戏居然不是各组竞技,而是共同完成一个任务!
“就整个项目而言,你们失败了。”教练冷冰冰地说。
“你怎么不吭声啊?”“你为什么不说你是领导者啊?”缓过神来,大家纷纷指责第九组。
第九组十分冤枉:“我说啦,我大声、反复地说啦,可是你们都听不见!”
我当时就被晴天霹雳了。问题出在一开始我们都本能地认定这是个竞争性游戏,这个要绿板,那个要三角形,我们在索取与传递之间忙得不亦乐乎,拆了 西墙补东墙,都专注于自己小组的任务,谁都不甘人后。于是,选择性倾听出现了:只听得见符合自己利益的叫价,却听不见真正领导者的呐喊,结果满盘皆输。
回想比赛,那种利欲熏心的炽热,一直烧到我现在都脸红。
我从未如此深刻地体会到人性的自私!
我们都上当了。下套的是我们的私心。那一刻,体验是如此刻骨铭心。
这就是为什么要拓展。一次游戏让你感悟到的,比听一百堂课、读一万本书都要深刻。
但是,我们也要承认,每个人从拓展中获得的体悟是不同的。而且,拓展的效果在几周之后就会消失,参加拓展的大多数员工又会恢复原来的状态。
拓展,毕竟只是一种模拟体验,有点隔靴搔痒。
说教不如体验,体验不如历练。沙盘演练永远替代不了真枪实弹,吊着保护绳蹦极永远不及赤手空拳攀爬于悬崖峭壁。上过战场和练过演习的,就是不一样。要知道老板是怎么想的,光憋在办公桌前绞尽脑汁地逻辑推演,远不及自己去当一次老板,哪怕是再小的老板。
有一位前辈曾官至大型民企的总经理,他用一句话描述了顶级职业经理人和老板之间的根本差别:老板没有退路。
这种没有退路的绝望,背水一战的孤立无援,又岂是换位思考能够体会到的?
同理,要培养销售高手,最有效、最简单同时也是最省心的办法,就是先让他去干几年采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