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产业升级转型越来越成为整个社会主旋律的今天,很多人对转型到底意味着什么其实还不甚明了。目前,一方面政府在极力呼吁企业要认清形势、转变观念,赶快升级转型,另一方面很多企业面对急转直下的经营环境进退失据、左右为难——转还是不转?怎么转?这着实是困扰企业的大问题!
按照我个人的理解,转型就是改变企业经营的形态,进行产业战略或者市场战略的转移,如从外销型企业转向内外并重型企业,而升级则是从生产低附加值产品转向高附加值产品等。具体如何做到,现在大家经常挂在嘴上的无非是加大研发投入、调整产品结构、注重品牌建设等几种方式,但实际上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具体情况,特别是对于广东广大的中小企业来说,在上述两大策略背后,就是企业在经营思想与管理理念上的转型与升级。要不要转,采取哪种方式转,关键还在于企业主的思路和素质。
去年听说了好几个转型失败的例子。往往是做加工贸易接OEM订单辛辛苦苦积累了一些资本,当订单减少、价格下降时,自然想到了通过做品牌拓展内销市场来维持企业的继续发展。但不料做内销、做品牌并没那么简单,钱投入了不少,也没少操心,到头来看不到任何希望的火光,而要坚持下去,还需要继续大量投入,真让人难以取舍。于是有人感叹:不转型是等死,转型是找死!
一直以来,我们的市场整体上是一个机会型市场,很多行业的竞争讲企业的资源和机会把握能力。企业主往往以敏锐的商机捕捉能力、机动灵活的运作获得发展先机,一两张订单催生一个上千人的大厂,一个档口做成几千万上亿生意额的企业屡见不鲜。这个时候大家都在说:钱真好赚啦,都不知道怎么回事就赚到那么多钱。如今风向一变,大部分企业没有对悄然发生变化的市场环境有足够的预估和准备,表面上看,做外销的面临订单减少、成本加大、竞争加剧、产业转移等压力,做内销的则面临品牌、商业模式、人才团队等压力,实际上是因为企业间的竞争已由粗放型的单点优势竞争转向相对精密复杂型的综合优势之间的竞争,由一招一式的竞争转向持久创新能力的竞争。
沧海横流、大浪淘沙。一个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光有点子式的聪明已远远不够,内内外外的环境相比以前要复杂很多,对企业负责人的知识水平、驾驭复杂形势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企业负责人还抱着小富即安或一夜暴富的想法,抱着机会主义的投机心态,那意味他已成为过去式。建议还是别去学时髦谈转型升级,不如明智些,知难而退,拿那些辛苦攒下的钱做点其他投资算了。
那现阶段广大的中小企业怎样才能具备应有的心态和能力,去拥抱新环境,通过转型升级,将自己的企业带上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转型升级第一步:从心开始——换档
我们说这世上的生意人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发家致富型。
这种人做生意的目的很明确也很朴素,就是为了赚钱改善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条件;
第二种是事业追求型。
这种人将经商看成是实现自身价值的一种载体,不光要赚钱改善生活,还要完成自身的修炼;
第三种是社会使命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