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创业说了很多年了,国企拼死抓住了上市的机会,落魄的空架子顿时成为了股市风向标,而民企则只能在创业板和主板的边缘处寻得一席之地,贵贱之分不言而喻。不仅如此,在民企二次创业的重要关口,政府还起到了不好的促退作用。然而,当民企从灰姑娘华丽转身成地方经济的俏佳人,政府官员再也坐不住,仿佛要一下子补齐多年的旧账,没有政策给政策,没有资金给担保,一时间,民企成为很多地方政府招商的香饽饽。在笔者所处的合肥,京东方、熔盛重工在启动期内就投入几百亿,他们反复强调合肥的优越位置、合格技术工人、成本优势、科研实力等等,但据我观察,他们最看重的还是地方政府不惜一切代价的招商承诺和管制过松的银行贷款。
民营企业经历了群体性成长后,产业群效应开始见效。产业群的成熟,将有助于大型民企避开大而全、大而弱的国企失败覆辙。原先,产业群只能依靠自发式的抱团取暖,而今地方政府也积极提供支持,行业价值链的生态大环境相比过去友好多了。虽然在国家大政策中民企没有享受到国企待遇,但自身发展的小环境已经足以支持优秀者继续发展和壮大了。优秀民企的二次创业的起步比初期创业高了很多,高就高在产业链整合、创业目标自觉化、核心团队的形成、企业运行机制的规范化,这四项资源是我们民企的共享资源和二次腾飞平台。
一次创业的赢利模式也许是误打误,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谁能在错误中及早调整方向,谁就有取得胜利的先机。而今,众多强手纷纷抢占有利位置,战略独特性成为了民企发展的新动力,没有独特的赢利模式,核心竞争力就永远只是句空话。接下来,我想从民企二次创业的五大自我改造说起,为我们二次创业的民企精英们出点谋、划点策。
1、读懂行业标杆企业的战略部署
民企做大之后就会成为行业中重要的一员,有意无意中,客户和关联者都会期望你学习赶超标杆企业。工业品是个大行业,而人际圈却比较狭窄,抬头不见低头见,知名企业之间都比较熟悉,二次创业时,民企的掌舵人都会暗暗地把领先的标杆企业当成自己的追赶目标。
标杆学习法是精益制造时代的理念和成长方式,在行业结构分明、领先企业优势明显的情况下,这种分析解剖式的要素学习法能够明确赶超目标、易化操作方式。而如今的竞争结构变动很大,要素组合的方式也纷繁复杂,想再把标杆企业的成功经验刻板地分解成几个定量的要素,几乎很难做到了。
再者,标杆企业也不会奉行全覆盖战略,他们必定是在几个优势明显的细分市场保持领先,在弱势领域采取放弃或者随机策略。相对落后的企业如果选择相同的定位战略和运营方式,那就意味着在自身不够强大的时候,就贸然发起激烈的正面进攻,输多赢少是在所难免的。
因此,民企若想追赶标杆企业,特别是那些跨国公司,就必须在战略解读方面多下功夫,多问自己:标杆企业的战略连续性如何?在遭受重大打击的时候,他们最会采用何种反击或自保手段?他们内部在战略意见传达和决策制定方面,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如果他们对自己的动作做出过激的反应,自己又该如何应对呢?当新锐企业面对强大对手时,对这些问题必须预先考虑清楚和准备妥当,不能想着先把牌打出,然后再根据对手的动作出下一招,这样只能是被动挨打。
2、以战略眼光审视原有的组织流程
一个管理者能直接管理好的对象不会超过九个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