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有关生活用纸制品的疑惑和误解不绝于耳。由于生活用纸生产和加工过程中需要大量使用添加剂如分散剂、脱墨迹、漂白剂、粘合剂、增强剂、杀菌剂等化学品,这些化学物质在生活用纸中残留的有害成分主要包括有害重金属、甲醛、荧光增白剂、有机氯化物等,一定程度上可能对人身安全、环境生态和再回收利用等环节造成影响,暗藏潜在风险。
不过,中国造纸协会生活用纸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江曼霞则表示,消费者在严格挑选生活用纸的同时,还得理性看待产品中的化学成分残留。譬如对纸浆进行漂白属于必要的造纸工艺,且这些制剂极少会残留在纸制品中。传统的漂白方式,形成的有机氯化物危害主要是针对排放水污染,何况目前大中型企业普遍都采用“无氯漂白”技术,更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专家建议,消费者在选购时应尽量选用大中型企业的知名品牌产品,并检查包装是否完好。正规的纸品包装上一般会注明纸巾纸张所使用的纤维原材料,好选用原生木浆,看起来比较细腻、摸起来手感更舒服,不会出现掉毛情况;纸巾纸也不是越白越好,国家标准对纸巾纸白度规定为80%至90%,呈自然的象牙白色;此外,中外人群的体格存在差异,有些国外进口的纸尿裤、卫生巾产品并不适用于国内,还得结合性能体验购买。
过去,我国生活用纸产品标准主要关注物理性能指标和微生物指标,对其添加化学品和有毒有害物质均无强制性要求。不少专家认为,大中型企业的产品合格率很高,而小企业产品合格率较低,原因就在于相关标准的缺失,产品安全性能评价体系仍待完善,导致很多小企业不能严格执行生活用纸卫生标准。
日前,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委新发布了4项生活用纸制品相关国家标准,其中新修订的《纸尿裤和卫生巾用高吸收性树脂》、《卫生巾(护垫)》、《卫生纸(含卫生纸原纸)》3项国家标准,顺应时代变迁,主要提高了与生活用纸制品相关的化学品安全评价指标要求,调整和增加了相应测定方法,特别是调整了卫生纸产品分类、亮度、抗张指数、柔软度、尘埃度、偏差要求,进一步满足消费者多元化、个性化需求。
新制定的《生活用纸和纸制品 化学品及原料安全评价管理体系》国家标准,则针对生活用纸和纸制品生产过程,规定了化学品及原料安全评价管理体系的原则及相关要求。该标准有助于指导生产企业从源头入手,对产品安全进行更全面的管控。
未来,生活用纸制品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还将怎么走?江曼霞建议,行业应前瞻性地制定和推行“生活用纸环境标志1型认证”标准,并号召优秀企业参与到标准制定中来,走绿色创新之路。她认为,产品不仅要达到质量合格,还应在生产、使用和废物处理过程中符合环保要求。这种证明性标志能够帮助消费者了解哪些产品有益于环境,对自身健康无害,从而进行绿色选购,达到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