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中午,在北京朝阳区顺丰快递芍药居北里店外,一位刚刚收货回来的快递员正在对货物进行包装。“不同的货物怎么包装,你们有标准吗?”记者问。“没有固定标准,全凭自己的经验。要是没包好造成货物损坏,会遭到客户投诉,所以一般我们都多包几层。”这位快递员说。分店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平常用得多的包装材料是气泡缓冲塑料,一天要用好几大卷。但顺丰也对某些特殊货物进行了特殊包装设计。例如,对酒类货物就有专门的包装,这种特殊包装可以很好地保护货物,同时也减少包装材料的使用。
毫无疑问,快递的绿色包装绝不仅仅是快递企业的事情,而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从主管部门到包装物生产厂家,从快递企业到网络商家再到普通消费者,链条上的每一环都至关重要。
“在网购过程中,大多数快递包装都是由卖家完成,而不是由消费者主动选择的。”家住海南的消费者王女士说,“尤其是需要快递到海南等偏远地区时,卖家通常还会添加加固材料来保证货物安全,这样就会使用更多包装材料,这些材料用了一次就扔掉,我也觉得挺浪费的。”
国家邮政局有关负责人接受中国质量报记者采访时介绍,快件包装物所形成的固体废物主要分为5类:包装箱,全国一年大概有40亿个;塑料封套,一年约有70亿——80亿个;文件封套,一年有40亿个;快递运单,基本上每个包裹都贴有一份;打包用的胶带,用量也不少。
“突围”之路
为推进快递绿色包装,2017年,国家邮政局等10部门印发了《关于协同推进快递业绿色包装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协同推进快递业绿色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并组织快递、电商、包装行业41家单位成立快递业绿色包装产业联盟。同时,国家邮政局在浙江等8省市和顺丰、京东等5家品牌快递企业实施快递业绿色包装试点项目。今年9月1日即将实施的《快递封装用品》国家标准,更是对快递绿色环保包装用品生产、使用和检测做出了细致的规定。
常在苏宁易购购买母婴用品的苏女士发现,近她买的商品常常是用一个鲜黄色的塑料箱子封装,签收后,箱子会被快递员折叠成一个塑料板回收。
这个替代传统快递纸箱的塑料箱,正是物流业在绿色包装上的创新探索之一——共享快递盒。如果每个盒子每周平均可循环6次,预计单个快递盒使用寿命达1000次以上,可节约1棵10年树龄的树木。
事实上,除苏宁之外,其他电商和物流企业也在积极探索绿色包装的多种可能。
圆通快递大规模应用电子运单,使用率近80%;中通快递和申通快递正在使用绿色循环袋代替传统编织袋;2017年“双11”期间,菜鸟联合物流伙伴和商家推出20个“绿仓”,从这些“绿仓”发出的包裹,均使用免胶带的快递箱和100%可生物降解的快递袋;顺丰实行LOGO印刷减量,减少油墨使用;还有一些电商为消费者提供是否使用绿色包装的选择,有调查显示,大多数消费者愿意为绿色包装多支付0.3元的费用。
国家邮政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在各方面积极推动下,快递绿色包装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绿色化方面,“黑色塑料袋”等有害包装物明显减少,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使用可降解包装材料;重点品牌快递企业电子运单普及率提升至80%以上。减量化方面,通过智能打包算法,单个快件平均耗材使用量减少了5%以上;胶带变薄变窄,全年节约封装胶带64亿米。可循环方面,中转用编织袋循环使用率提升了48%,全年节约中转编织袋15亿个;二次使用封套、循环使用箱体等包装用品使用率明显上升;全国快递业可循环包装使用量占快递业直接用量的比重达到30%。
源头减碳、中间回收、末端处理
在充分肯定快递绿色包装取得成效的同时,国邮智库专家、北京印刷学院青岛研究院院长朱磊表示,快递绿色包装还需突破几大瓶颈。
“快递的绿色包装是一个上下联动的工程,需要秉承‘源头减碳、中间回收、末端处理’的原则推进。”朱磊认为,今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推进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的意见》中特别提到,要“建立健全快递包装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包装生产者作为整个产业的源头,有义务和责任提供绿色减碳生产;对快递企业来说,要推广使用绿色环保包装,推进快递包装的减量化;电商也要在源头包装时考虑对整个链条环境的影响,引导消费者使用绿色包装或减量包装。
目前我国快递包装物的回收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包装物多是以社会回收为主。“据我们调查,纸箱的回收做得不错,但塑料等包装物的回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朱磊认为,回收体系的建立前期投入很大,需要借助社会资本,国家有关方面应该给与更多政策支持。
“末端循环使用用户信任体系的建设对整个链条来说也非常重要。”朱磊说,对于数量庞大的快递包装物来说,“可降解”并不是优先考虑的绿色方案,因为可降解材料的成本高,推广起来非常困难;“循环重复使用”应该是优先考虑、也易推广的方案。这就要求建立末端循环使用用户信任体系,让可循环包装真正顺利实现循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