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推荐 》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动态 » 正文

新骗局来袭,包装纸企注意!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7-17  来源:中国纸业网  浏览次数:4538
核心提示: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环保已经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次。愈加严格的环保法案以及各种层出不穷的环保手段,让向来就与高污染挂钩的造纸、包装印刷企业感到压力越来越大,中小企业感受尤为明显。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环保已经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次。愈加严格的环保法案以及各种层出不穷的环保手段,让向来就与高污染挂钩的造纸、包装印刷企业感到压力越来越大,中小企业感受尤为明显。 
  在这样的背景下,自然催生出了很多灰色产业链条,比如假记者敲诈勒索。 
  假记者借环保压力敲诈数十万 
 
  日前,河北省衡水市公安局刑警支队五大队打掉了一个冒充记者身份,敲诈勒索衡水、沧州、石家庄、保定等4个市20余个县(市)众多企业的特大犯罪团伙,现已抓获该团伙成员22人,破获敲诈勒索案件38起,涉案金额34万余元,查扣作案用车辆5部,手机18部,查获用于作案的证件、胸牌、车标等40余个。 
 
  据了解,假记者通常只要花1万元至4万元不等的价格就能从网络媒体购买“工作证”“采访证”“调研员证”“特约记者证”等证件。至于拿证人是否有相应的业务水平、学历水平,甚至有无违法犯罪前科,发证单位一概不管。拿到证件后,该团伙以中小企业为敲诈勒索目标,并以曝光企业问题为由索要“封口费”,价格从几百元到几万元不等。 
 
  证件的轻松获得,令敲诈团伙在敲诈时增加不少底气,而环保持续高压,也令众多企业不愿因为环保问题面临调查。许多企业本着息事宁人的原则,遇事能忍则忍,能花小钱解决的事尽量不闹大。正是这种心态使得这个假记者团伙屡屡得逞,有企业连续被敲诈4次,敲诈总金额达19万元。 
 
  环保持续加压 
 
  十三五”每年环保将投入两万亿 
 
  早在2015年,环保部就曾表示,近年来,我国每年的环保投入约为一万亿元,而“大气十条”、“水十条”和“土十条”颁布后,预计“十三五”期间环保投入将上升到每年两万亿元左右。环保投入的加大就意味着,在“十三五”期间,各种环保政策与执法将会有明显提升,各企业将面临比以往更大的环保压力。 
 
  国家重点监控企业名单、VOCs收费、施行排污许可证制度、查处“散乱差”企业、打击“洋垃圾”处理不当……环保压力增大,即便很多大企业也经常出没于环保局的名单中,更不用说中小企业了。很多中小企业早就被吓破了胆,就算没有环保问题,在“神经紧绷”情况下,也会被假记者之流抓住空子,乘机敲诈勒索。 
 
  环保压力下 罚款、停产成“家常便饭” 
 
  永丰馀纸业(厦门)有限公司 
 
  厦门市湖里区殿前街道附近的永丰馀纸业有限公司,噪音扰民,烟囱经常排出黑色烟气,有刺鼻异味。2017年5月8日,厦门市环保局湖里分局对该公司危险废物贮存不规范的环境违法问题,拟处罚款3万元,责令其立即停止并改正违法行为;对该公司项目技改未批先建的环境违法问题,拟处罚款8万元,并责令其立即停止新增纸箱制造项目的生产。 
 
  日本凸版印刷株式会社上海工厂 
 
  作为世界五百强企业、印刷业世界前四强企业,日本凸版印刷株式会社位于上海松江的两家工厂,上海凸版有限公司与上海凸版印刷有限公司因违反相关环保法规,被处以三笔罚款,共计235万元。 
 
  浙江孙氏纸业集团有限公司 
 
  2017年6月26日,浙江省杭州市孙氏纸业集团有限公司就因为不正常使用水污染物处理设施被罚款39.2万元。 
 
  联盛、敦信纸业 
 
  联盛、敦信纸业已因群众举报环保投入不到位、经常在晚上偷排废水废气,政府无法督促他们整改到位。被督察组责令停产并限期整改。 
 
  广聚源造纸 
 
  天津市津南区咸水沽镇聚园道,“广聚源造纸厂”,产生刺鼻性气味和白色粉末,持续四年。经查,该问题基本属实。津南区环保局针对该厂厂界恶臭超标排放的违法行为进行立案查处。 
 
  北京市2000多家中小企业 
 
  2017年北京市环保部门仅上半年就对固定污染源环境违法行为立案2225起,处罚款共计10062.75万元,实施按日连续处罚3起,查封案件229起,停产限产5起。 
 
  身正不怕影子斜 
 
  别因心虚成了“惊弓之鸟” 
 
  环境保护如今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在未来的日子里,环保标准会更为严格,造纸、印刷、包装等行业必将成为环保“重灾区”。但国家也同样也在通过各种措施鼓励企业创新发展,实现转型,完善产业结构,比如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名单、税务补贴等等方式。 
 
  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和完善产业结构,顺应国家战略发展才是正确的道路。环保压力下,很多企业即便是本身清白并无问题可查,但一旦有人拿环保说事,并提供外人难以分辨的证件,大多数人的选择就是“退财消灾”了。 
 
  其实企业只要积极咨询当地环保部门,了解政策法规,处理好废气、废液及危险废弃物,将生产流程的每个环节都做妥善处理,身正不怕影子斜,又哪有什么空子可钻呢?正是因为各企业抱着投机取巧的侥幸心理,才让骗子有了可乘之机,希望假记者这样的事件能给那些企业敲响警钟!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