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愿意免费招收学徒将纸扎技艺传承下去,因为它本身蕴含着中国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政府也需要保护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日前,重庆市合川区91岁的纸扎大师黄介眉焦急地说:“我得赶在自己百年之前抓紧教出几个徒弟,不然我一生所学就要带进棺材里了。”
少时结缘纸扎
耄耋老人仍在坚守
黄介眉老人是“合川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纸扎艺术”的传承人,生于1926年。他撰写的自传——《纸扎生涯40年》,记录了他对纸扎艺术满满的情谊和一生执着的追求。
“小时候家里很穷,13岁时我就拜师学艺。学习纸扎是很辛苦的,刚开始,师傅每天都会让你划篾块,搓纸捻……手上每天都会有大大小小的伤口。”说起往事,黄介眉显得有些兴奋,虽算不上滔滔不绝,但表达顺畅,语速也快,全然不像已近百岁的老者。当我们提出想看看他的作品时,老人很开心,笑着拿起撑杆取下挂在屋子里的纸扎龙,耐心而又细心地讲解:“它的角要像鹿角,高度要合适,头似马形,头的大小要根据龙身来确定。”拿起或放下纸扎龙时,黄介眉很小心,像对待自己的孩子。
学习难度高
要会写会画会雕工
“我从去年就开始不接活,做出来的东西也不如以前了。”黄介眉老人无奈地说,“我的徒弟不足十个,而且大多数都走在我前头了,现在合川做纸扎的几乎后继无人。”据了解,老人的二女儿跟他学过纸扎,技艺精湛,算是他的“关门弟子”,但也去世多年了。纸扎是一门冷白手艺,不像那些热门手艺来钱快,还容易受季节的影响,比如在春节期间,扎龙和扎狮居多,而清明时节又以扎丧葬用品居多,同时它的学习难度高,要求有一定的文化素养,既要会写也要会画,还要会雕。所以,崇尚赚快钱的年轻人大多不愿静下心来学习。说到这里,黄介眉老人很是焦虑,担心老祖宗留下来的绝技会在他手里失传了。他说:“只要有人想学,我愿意免费传授。”
长寿秘诀
“活到老学到老”,每天都要吸收“营养”
“人每天都是需要‘进货’的,多看看书,写写字,就会过得很充实,有意思。”90岁出头的老人身板硬朗,除了听觉不那么灵敏,其它完全看不出他的实际年龄。他告诉我们,活得有精神,天天学习新知识,是他健康长寿秘诀之一。他把人比作小商店,需要不断“进货”。他还解释,“进货”既包括吸取物质层面的营养,也包括精神层面的新知识、新见闻、新思考。
黄介眉只读过几年私塾,但算得上多才多艺的文化人。除了纸扎,他还写剧本,曾是合川戏剧家协会理事,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他一边说还一边“显摆”地哼唱起来,可爱得像天真的“老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