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日报:APP(中国)当初为什么要启动“爱·永不停纸”项目?
翟京丽女士:“‘爱·永不停纸’生活用纸校园捐赠计划”是由《第一财经日报》联合APP(中国)、黄奕聪慈善基金会于2012年共同搭建的公益平台,该项目重点关注青少年儿童的卫生健康,其开展初衷源起于广东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调研并公布的《中国乡村儿童卫生习惯调研报告2012》。
报告显示,虽然中国当前的新农村建设以及对教育的投入,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孩子们的学习环境,但在卫生等习惯的培养上仍显滞后。尤其在生活用纸的使用上,报告显示80%以上的学生在学校很少或不使用卷筒卫生纸或者餐巾纸。此外,他们平时接触的纸巾、毛巾等日常用品不由学校统一配置,质量参差不齐,也因此给这些儿童的健康造成了双重威胁。
中消协抽查发现,不合格的生活用纸在国内市场仍大量存在。劣质纸巾携带各种真菌、大肠杆菌、结核菌等,容易引发多种疾病;以次充好而使用的增白粉、漂白剂,进入人的呼吸道则易导致感染。小学生的身体比较稚嫩,较之大人更加容易感染。此外,资料显示,当下女童10岁就进入青春期,在这样的敏感阶段使用劣质纸张会带来很多隐患。因此,使用安全放心的纸品并养成正确的用纸习惯,是保护孩子们远离疾病的关键。这也是APP(中国)发起“爱·永不停纸”项目的初衷。
日报:从海南、上海,到青岛、成都,再到鄂州,APP(中国)在选择项目落点时,主要基于哪些方面的考虑?
翟京丽女士:作为具有高度责任感的企业公民,APP(中国)在致力于引领绿色造纸行业发展的同时,始终不忘造福所在社区,热心支持公益事业,并希望把对孩子的关爱传遍全国。2012年我们从祖国的南端发起行动,之后又将爱的足迹拓展到祖国的西部、东部、北部及中部。
2012年活动第一站选择了海南洋浦经济开发区洋浦第一小学,是因为我们希望从自身的工厂所在地开始,将APP(中国)对孩子的关爱和责任传遍全国,并影响更多的人一起加入我们的行动。同时,我们在海南的员工也对这个项目表现出了极大的热忱,他们可以随时去回访项目的进展情况,了解学生用纸现状是否取得改善等。
2013年“爱的双城记”中选取的两所学校:一所是在自身城镇化非常成功的成都龙泉驿区,另一所位于在典型的超级城市中持续发展的上海闵行区。这两所学校的情况均代表了目前中国教育界的“城镇化现状”:快速发展的城市建设并没有立刻改变当地孩子们的生活习惯。鉴于此,APP(中国)希望“爱·永不停纸”项目可以作为一个切入口,关注在孩子们的基础教育中因城市快速发展而被遗漏的卫生习惯。
2014年,APP(中国)将爱的足迹继续北上至青岛,向当地小学捐赠旗下的“清风”品牌生活用纸,用以改善与学生健康息息相关的校园卫生环境,有别于以往两季由员工志愿者作为主力军,此次的捐赠计划还与全国首家关注食品安全问题的NGO组织——啄木鸟食品安全中心合作,为该校学生提供更加丰富专业的健康卫生知识教育。
今年,“爱·永不停纸”公益计划选取的学校位于湖北省鄂州市。作为城乡一体化试点城市,鄂州城镇化率早在2013年就已达60.38%,预计明年将达67%。而今年所捐助的学校——鄂城区泽林实验小学所在区域亦相对富裕。即便如此,学校也从未开展过如何科学使用生活用纸的普及宣传。因此,APP(中国)决心从学校的硬件和软件着手帮助孩子们改善卫生条件,普及生活用纸知识,促进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
日报:截至目前,“爱·永不停纸”项目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果?
翟京丽女士:自2012年开始到如今,APP(中国)的“爱·永不停纸”项目已经进入了第四个年头。在这四年中,我们把公益计划开展到了海南、成都、上海、青岛以及湖北,把这份对孩子们的爱传播到了中国的华南、西南、华东及华中地区,使累计5000名青少年儿童的成长环境得到改善,并受到了正确的卫生健康习惯教育。每到一处,孩子们实实在在养成的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与环保意识,都极大地鼓舞了我们对这个公益项目的信心,也给予了我们把爱延续下去,让爱永不停止的动力。
日报:用纸习惯的改变,实际上是对文明的改变。从这一角度,APP(中国)作为项目主要参与对象,有何体会?
翟京丽女士:生活用纸的消费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在人民生活水平与消费能力不断提升的带动下,我国生活用纸的消费量呈逐年增长态势。中国生活用纸消费量是继北美和西欧之后的全球第三大市场。然而,中国人均纸消费量仅为4.5千克,远低于发达国家。因此在国内不断普及合理、健康的用纸习惯仍然任重而道远。
日报:未来,APP(中国)还有哪些新的公益举措?是否会继续“爱·永不停纸”项目?
翟京丽女士:今年,APP的“爱·永不停纸”项目已经进入了第四个年头。随着项目一步一个脚印地在海南、成都、上海、青岛及湖北顺利开展,截至目前,已经累计帮助了5000多名在校儿童。
除此之外,黄奕聪慈善基金会主办的“APP青年公益实习”项目,每年都会走进大学校园,通过层层选拔和考验,将终入选的优秀学生推荐到当地非营利组织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全职实习。这些非营利组织大多为草根背景,致力于服务社区困难家庭、智障人士、自闭症儿童、聋儿、晚期癌症家庭、性少数群体、视障人士等。由于规模小、政策扶持不足、特殊受助对象不配合,这些非营利组织往往比成熟的公益机构面临更大压力,并且在人才方面尤为匮乏。“APP青年公益实习”项目开办6年以来,已经让上海、南京、北京、珠三角四地的242个优秀大学生陆续走进了当地的非营利组织,了解机构和公益项目的运作,以切身实践参与到了这些公益机构的成长和公益事业的发展中。
未来,除了这两大项目,我们还将与更多公益组织积极进行探讨,力求开发更多创新、有效的公益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