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的钟声就要敲响,在南纸股份有限公司三抄车间,机器仍在轰轰运转。十几天前,南纸三抄刚刚过完十周岁“生日”。十年来,三抄车间通过技术创新,使车间5号纸机稳居世界先进纸机前十名。肩负设备自动化控制重任的三抄自控班,为三抄“生日”送上了一份厚礼。
勇创新,啃下“硬骨头”
1999年12月17日,耗资7.2亿元从芬兰引进的世界先进新闻纸生产线——南纸年增18万吨低定量彩色胶印新闻纸技改项目投产。这条生产线的自动控制设备采用了大量高新技术,当时国内并无操作经验可借鉴,而且所有相关设备资料和自控图纸全是英文。
刚组建的三抄自控班虽然“年轻”,面对难题却是“初生牛犊不怕虎”。
班组成立技术培训小组,由专业技术人员和具有相关经验人员进行一对一“传帮带”,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强化识图能力,让每位技术人员熟练掌握设备原理。不到一年,三抄自控班就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随着三抄车间的投产,更多的问题很快找上门来。
由于纸机是按照欧洲标准设计,很多控制板件只有在40摄氏度以下的环境里才能正常工作。可到了夏季,三抄车间里热得像个大蒸笼,温度过高,部分压光、卷取系统I/O卡常常“罢工”,不仅控制板件会“折寿”,车间的正常生产也受到了严重影响。
偌大的车间,单靠空调降温显然不现实。那么,能不能让控制板件“搬家”,迁到空调室里呢?可是,这又涉及到方方面面的技术难题。自控班全体技术人员集思广益,终于拿出一套可行的搬迁方案。很快,他们又发现,把所有的压光、卷取控制板件集体迁移到空调室,前后需要20来天。让生产线因搬迁停机这么长时间,对公司来说是笔不小的损失。
为了不影响生产进度,自控班利用停机检修时机,“零敲碎打”,前后花费了近7个月,终于完成迁移任务。其间,他们连接24芯电缆近3000米,4芯电缆近2000米。
三抄车间357Kw的空气压缩机有6台,在纸机引纸时需要同时开启并且加载使用,但在引纸结束后只需3台运转就能够满足仪表用气,余下的3台机器纯粹是在做“无用功”。节能降耗才能降低生产成本,王铭华带领自控班“对症下药”,找出了解决办法。一次性投入18万元的技术改造,一年为公司节约资金100多万元。
近年来,自控班共实施50多个创新项目,创造效益达300多万元。
讲奉献,“纸”上有理想
在南纸,三抄车间自控班是公司出了名的学习型、知识型、技术型的先进班组。22位班组成员中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就有14人。
这些年来,从自控班里走出的人才有的分流到公司的各个车间,有的则走上了领导岗位。虽然是铁打的营盘流动的兵,但班组勤学、好学的优良传统却被原汁原味地保留了下来。
有了好点子、新创意,技术员之间从不保守,所有的技术资料图纸完全开放,遇到难题集思广益,相互取长补短,齐头并进。2007年,三抄车间自控班被评为全国学习型先进班组。
如今,无论是内部学习,还是外出参训,车间副主任王铭华都不担心因谁的离岗影响生产,因为“在人才培养上,我们永远不断档”。
因为人手少、任务重,在自控班,不拿报酬的加班加点成了家常便饭。工程师郑培辉清晰记得几天前的那次加班。印象之所以如此深刻,并不是因为他从凌晨3点一直延至9点才收工,而是吃到了工会主席送来的包子。方便面,是自控班技术人员的夜宵。因为吃多了,大伙儿对它是“又爱又恨”,不吃饿着肚子干不好活,可吃多了,闻到那股味道就反胃。因此,几个热腾腾的包子,竟让在自控班呆了十年“消灭”了无数包方便面的郑培辉欣喜不已。
可以说,自控班成员忘我的付出,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理想,即王铭华常说的那句话:“我们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做好一张纸”。
心中装着“一张纸”,自控班不敢有丝毫懈怠,因为这张“纸”承载着他们实现自我的人生理想。